Retep

长日将尽


Prologue

这本书是2017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那年我高二,语文课耳边来来回回都是这个名字。在逛上海思南书局的时候偶然看到了石黑一雄的书,便找来看了。不厚,但看得断断续续,陪我度过了从上海返程赴美工作的第一个月。

史蒂文斯

我起初并不能理解。在看了开头几章,都是一位叫史蒂文斯的管家絮絮叨叨地,毫无情感地,用一种优雅风度的语调谈论往事。面对达林顿府新来的主人,他用尽心思试图如何满足这位美国绅士对于幽默感的需求,忧心忡忡自己太过严肃不能胜任,对美国绅士的随口一句玩笑费劲地揣摩,甚至有些滑稽。仿佛这管家的工作便是他的全部。我看得都快睡着了。

我错了,不是开头几章,而是全篇都是史蒂文斯的碎碎念。

美国绅士希望能让史蒂文斯招聘些人手来维持达林顿府的运转,史蒂文斯便想到了一位前同事,肯顿小姐。肯顿小姐七年来第一次给他写了一封信,史蒂文斯便想借招聘事宜前去拜访她。可笑的是明明一件平常小事,史蒂文斯在书中要大做文章地阐述他的动机是如何纯净,如何为了更好地履行身为管家的职责而不是出于一己私欲。

父亲

书中第一次不再是日常生活的流水账,是史蒂文斯开始谈论「尊严」。

如果我们来审视一下那些我们公认为“伟大的“管家,如果我们来审视一下比如说马歇尔先生或者莱恩线上,那么那个看起来将他们与那些只不过是极有能力的管家区别开来的因素,最切近的买哦书也确实只有”尊严“这个词差堪承当了。

史蒂文斯对管家的职业敬意到了夸张的地步。因为主人与其他重要宾客的会面会极大影响历史的进程,而这些会面的组织者就是管家。这段回忆也引出了他的父亲,一位同样以成为伟大而毕生奋斗的管家。从史蒂文斯的描述中可以听出,他与其他管家的炉边谈话,他对父亲的早年事迹的回忆,无不显现他受到管家群体中的荣誉感和责任心的浸润。作为一个管家是荣誉,而追求伟大是责任。 父亲晚年受聘于达林顿府,受肯顿小姐的管理。在父亲因为年事已高而频频出错的情况下,史蒂文斯和父亲都默契地选择了视而不见。父亲明显已经不能胜任职位,却并不采取措施,可见他们对管家事业的奉献并不真诚:父亲留恋的是管家的权利,而不是管家的作用。当然,这也是父亲不愿接受自己无用的事实,令人同情。

父亲临死前,史蒂文斯还在晚宴上忙碌。

肯顿小姐

肯顿小姐浪漫而柔软。史蒂文斯在书中引了她信中的三段话。

当时我是多么喜欢从三楼的那几间卧室俯瞰大草坪以及远处那绿草如茵的开阔高地。那景色是否一如往昔,别来无恙?夏日的傍晚,那景色红总带有某种神奇的魔力,现在要我向你坦白,想当初我不知浪费了多少宝贵的时间,就站在一扇窗前,直看得心醉神迷。

可见她在达林顿府工作的那段时光是快乐的。

如果这回忆令人痛苦,敬请谅解。但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我们俩一起望见令尊在凉亭前来回地踱步的情景,他低头看着地上,就仿佛一心想找回他失落在那里的某样珍宝。

这个时刻是她与史蒂文斯的关系的升华。二人一同见证了父亲人生的转折点,共担了痛苦,在一刹那分享了史蒂文斯的人生。肯顿小姐觉得她离史蒂文斯的距离近了。

虽然我还并不知道该如何有效地将我的余生填满…我的余生在我面前展现为一片虚空。

一声勇敢的叹息。

肯顿小姐是书中唯一明媚的角色,相比暮气沉沉的众位绅士,严肃端庄的管家,她活泼,能干,更重要的是勇敢地直面自己内心。史蒂文斯是逃避者,肯顿小姐勇往直前:她对于史蒂文斯的捉弄从不会忍气吞声,对于他父亲所犯下的错误不会因为年龄或是长幼关系而避而不谈,不会因为解雇犹太女仆是主人的旨意而保持缄默。

肯顿小姐爱慕史蒂文斯。书是以史蒂文斯第一视角写作的,在很多肯顿小姐相关的描写中都有意回避,却反映出史蒂文斯潜意识中关于对肯顿小姐感情的思考。关于可爱直率的肯顿小姐,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两个瞬间。第一个是肯顿小姐(或许)即将告白的时刻:

也许对此我也说过一句什么,我不记得了。总之,我的目光没有离开面前的书本,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正等着肯顿小姐告退然后离开呢,却不料她突然说:
”现在我很好奇您到底在读什么呢,史蒂文斯先生。“
“不过一本书而已,肯顿小姐。”
“这个我看得出来,史蒂文斯先生。可到底是什么书呢——这才是让我大感兴趣的。”
我一抬头,发现肯顿小姐正朝着我走来。我把书一合,把它紧紧地抓在手里,贴在胸口,站起身来。
”说真的,肯顿小姐,“我说,”我必须要请您尊重我的隐私。“
”可是你为什么要对自己读的书感到这么难为情呢,史蒂文斯先生?我想当怀疑这可能是本想当下流的书呢。”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肯顿小姐,爵爷的书架上是没有一本你所谓的‘下流’的书的。”

“请让我看看你怀里抱着的是什么书,史蒂文斯先生,”肯顿小姐道,继续步步紧逼,”看过以后我就不再打搅你,让你尽管享受阅读的乐趣了。这到底是本什么书啊,为什么你这么着急上火地要去藏藏掖掖呢?“
”肯顿小姐,您是否发现了这到底是本什么书,其实对我来说根本就无所谓。可是就原则而论,我反对您就这么不请自来,而且侵犯我的私人时间,“
”我很好奇,这到底是一本完全高尚的书呢,史蒂文斯先生,还是你其实是在保护我,以免我收到它可怕的影响呢?“
这时她已经占到了我面前,而突然间,气氛发生了奇怪的变化——就仿佛我俩一下子被推到了另一个时空当中。恐怕我也很难把我的意思完全解释清楚。我所能说的只是,我们周围的一切突然间变得完全凝固了;在我的影戏那个红棕,肯顿小姐的态度也发生了突然的变化;她的表情奇怪地严肃了起来,我猛然间感觉她几乎是像被吓到了。
“请让我看看你的书,史蒂文斯先生。”
她伸出手,开始轻轻地把我手里的那本书往外抽。我感觉她在这样做时我最好还是把目光从她身上避开,可是她人靠我这么近,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只能把我的脑袋扭到一个很不自然的角度。肯顿小姐非常轻柔地掰开我我那本书的手指。这个过程似乎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在此期间我一直都尽量保持着那个很不自然的姿势——直到我听到她说:
“天哪,史蒂文斯先生,这根本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书嘛。只不过是个感伤的爱情故事。”

肯顿小姐对史蒂文斯所读的书的好奇充分体现她对他的兴趣,而史蒂文斯藏掖的行为她误以为可以与他共享秘密,或者了解他不为人知的一面。当然她失望了。可笑的是,史蒂文斯在时候煞有介事地补充叙述道,他看这些爱情故事的原因是为了提高对英语的掌握,以及大加抱怨了肯顿小姐对自己隐私的侵犯和尊严的蔑视。这个瞬间很微妙:史蒂文斯藏掖一本普通的爱情故事,甚至事后也要澄清自己读这本书的目的,表现他对最基本的爱情完完全全的逃避。爱情是不能服务于他“成为一个伟大的管家”的人生事业的。但史蒂文斯仍然让肯顿小姐掰开自己的手指,抽出了书,甚至把目光从她身上避开,他的内心必然是有所波动,但情感在平白的叙述中被省略了。省略,亦是逃避。史蒂文斯无法正视自己的内心。

说实话,读到这一段代入肯顿小姐,真的有点生气。肯顿小姐的人物刻画非常丰富, 之后还有因为史蒂文斯榆木脑袋而和他斗气的部分,也很有意思。限于篇幅先不写了。但是看她对史蒂文斯的情感没有收到回应,一步一步走向”一片虚空“的人生,令人叹息。

另外一个片段发生在上面所写的许久之后:

有一个回忆尤其已经在我的脑海里翻腾了整整一上午——或者应该说只是个记忆的片段,记忆中那一刻出于某种原因在这些年间一直异常鲜明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那个记忆是我独自一人站在肯顿小姐起坐间门外的后廊上,门是关着的,我也没有正对着这扇门,而是半对着它,位是否敲门而举棋不定;因为我记得,我就在那时突然间确信一门之隔、距我仅几码之遥的肯顿小姐实际上正在伤心地哭泣。…现在看来,之前我在试图理清类似回忆的时候,很有可能将这一幕情景归到了肯顿小姐刚刚收到姨妈死讯之后了;也就是说我将他一人留在房间里独自悲伤,来到走廊的时候才意识到我并没有向她致以应有的慰唁那一次。可是如今在经过仔细的思量以后,我相信在这件事情上我极有可能搞混了;这个记忆当中的片段实际上是源自肯顿小姐的姨妈去世至少几个月后的某个晚上。

史蒂文斯独自一人站在门外的后廊,犹豫不决是否要进入。在决定性的时刻,两人翻涌的命运仅仅由一道门分隔开来,无法交织。这道门,也许也是史蒂文斯自己的内在压迫之体现:他无法走进自己的内心,反而用“姨妈的死讯”这样的谎言去压制和欺骗。他如此深刻地记得这个时刻,他“没有正对着门,而是半对着它,”却仍然不可承认他对肯顿小姐的感情。他还是逃避了。

达林顿勋爵

史蒂文斯为终身向这样一位高尚的勋爵工作视为荣耀,但勋爵却因为同情德国而被称为了纳粹的帮凶,名誉扫地,最后郁郁自裁。史蒂文斯将自己人生的全部意义依托于这位勋爵的成就,但成就竟然遭人唾弃,对他而言必然难以接受。在他的叙述中,他努力将勋爵所作所为的影响与勋爵的品行分离,认为只要是服务于一位高尚者,自己的工作便自然而然地有了意义。仍然是逃避,史蒂文斯将人生的全部范围划定在“管家”这个职业之中,对于其他的身份:儿子,丈夫,父亲,市民,朋友,人视而不见。

达林顿勋爵也引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话题:道德高尚意义何在?勋爵一片好意却被利用,导致了战争,让更多人不幸。是否真的如同刘易斯先生所说,”仅凭借着美好的愿望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正确的方法是”通过欺骗合操纵来为所欲为,依照自己的贪欲和利益来排定轻重缓急“?说到这个,想到Realism v.s. Internationalism。弱肉强食,勾心斗角还是君子协定,开诚布公,确实是一直有争议的两种看待国际关系的角度。

为可怜的理想主义者立碑。

写作风格

《长日将尽》使用第一人称的”不可靠叙述“的方式。叙述过程中,史蒂文斯的回忆并不是完全碎片化,而是由一个点形成大段的回忆,展示了二战以后的历史轮廓,同时刻画人物。这种手法有趣的地方在于,思考过程中需要代入史蒂文斯的身份,类似于推理小说的叙述性诡计般批判地看待他对人物的评价。史蒂文斯在刻意隐藏自己:直白的表露,如对达林顿勋爵的夸赞,是其认可的一面;而避而不谈的,比如对肯顿小姐的感觉,却可以从他对动作的描写,回忆的细节中抽丝剥茧,一窥他被压抑但其实汹涌的内心世界。

Epilogue

我自己也是一个很别扭的人,就像史蒂文斯一样,对“伟大”有着奇怪的着迷。史蒂文斯将所有的赌注全部押在了事业上,却因为达林顿勋爵的错误方向而使得所有努力并没有推动历史的进步,反而被付之一炬,沦为拿不出手的过往。亲情,爱情都错过后,不知道他的人生会不会感到遗憾,还是继续机械般地自我欺骗呢。

Just be average people.